EN

讲座沙龙

讲座回顾|何伊宁:从算法偏见到镜头正义:共读当下影像实践中的肖像

发布时间:2022-02-04

2021年12月6日晚,活跃在国际摄影艺术领域的策展人何伊宁,受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马文老师的邀请,从当下全球影像艺术家把肖像作为视觉话语所展开的创作这一视角,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从算法偏见到镜头正义:共读当下影像实践中的肖像》的专题讲座。这个讲座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围绕本学期课程开设的系列学术讲座第6场。

讲座开始,何老师使用“交易所的幽灵,十字路口的眼睛,皮肤扫描仪”三个例子,展示了算法与相机互动中的公平性、隐私权和肖像权等问题,并以此引出算法的概念:它是执行计算或解决特定问题需要遵循的规则,包含求解所需的一系列步骤以及偏见。


「算法与偏见」

算法偏见的典型类型如技术包容性不足,预测与决策不公,以及偏见的展示,而为算法注入偏见的有三个环节:数据集建构,目标制定与特征选取,以及数据标注。其中何老师以 “精神是一个骨头”(Spirit is a bone),“误报系统”(False Positives)和“幸福是唯一的真实情感”(Happiness is the only true emotion)等多个作品为例,呈现出不同角度观看肖像,以及与人工智能的关联。“精神是一个骨头”没有与被摄者合作而去拍摄肖像,呈现了采集数据的算法和数据生成的方式,挑战了日常生活中人和机器视觉的关系,以及背后的政策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另一个例子“误报系统”与智能检测有关,针对行为规范进行讨论。而“幸福是唯一的真实情感”则是反思了社交网络中,通过有缺陷的情绪识别算法去控制人口的现象,并指出人的情感无法被简化为绝对的数字。它们本质上体现了人、技术、政治和权利相互之间的博弈。

「 社交与共情 」

何伊宁老师通过对当下语境中还可以如何拍摄和展示肖像,进一步推进了讲座主旨。社交网络的发展下,人们的共同感知和共时存在性也被前所未有的放大。何老师展示了两个例子“无处可生”(Born Nowhere)和春天奥德赛(Spring Odyssey)。前者通过社交网络聚合的评论构建出照片人物的传记,提供了联结和共情的可能性。后者提供了介于现实和虚拟的空间,和对辐射不可见性的混合体验。这两者提供了艺术家通过技术创作与机器视角不同的艺术作品,让观众感受在社交网络中,人与非人之间产生连接的视角。

「 镜头与正义 」

在当下围绕着技术、人和资本的讨论中,以摄影为代表的媒介某种程度上能够与机器视觉制衡,从而延续了传统摄影中有关正义、行动的讨论,为现实世界提供指引。第一个例子是“在洛斯桑托斯一无所有”(Down and Out in Los Santos),采用新闻摄影的方法,重新观看在资本社会中,底层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观看,代表了艺术家对镜头下思考正义的方式。第二个例子“进入”(Incoming)记录了难民进入欧洲的旅程,在难民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摄影表达立场等问题,同时包括对人性的思考。从算法偏见到镜头正义,围绕的议题都是人们如何观看人的自身。

在讲座答疑互动环节中,何老师针对纪录性肖像是否会慢慢消失,当前语境下的肖像摄影是否存在某种有效的美学体系,现代性对人们的三次剥夺等问题,分享了她的看法。本次讲座对当前语境下的图像生成机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使在场师生针对当下的摄影创作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探讨空间。最后,主持人马文老师向何伊宁老师的精彩讲座和答疑致以谢意,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海报设计| 樊桦 彭钿潞 龚亦文 林世佳 黄宇欣 李雯 张烨





Baidu
sogou